偃师区人民政府

三轮摩托车产业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力
来源 : admin   发布日期:2017-04-28   点击次数:9680次


1.

——突破重围,蓄势聚变

走进偃师市产业集聚区,标准化厂房排列整齐,一辆辆卡车满载着三轮摩托车驶往全国各地。这里是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产销基地,被誉为中国三轮之都,有着庞大的产业体量:拥有三轮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182家,从业人员3.8万人,年产三轮车新能源车180万辆,年产值200多亿元。

庞大的产业背后,是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

1992年,当时的邮电部黄河摩托车厂即邮电部538帮扶岳滩镇兴建了第一家摩托车厂——曙光分厂,生产的曙光牌正三轮燃油摩托车,一直保持国内销量前三,过了十年好日子

2001年底,岳滩镇境内摩托车生产厂家就达到42家,摩托车配件厂家31家,从业人数达万人,年产摩托车20万辆,实现产值6亿元。

2002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整,三轮摩托车产业几经波折、几经沉浮。

2005年,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突围,走品牌联合之路,先后有7家企业通过三轮摩托车国家准入,迎来涅槃重生

 2008年以来,三轮摩托车行业依托全省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

20098月,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依托岳滩镇三轮摩托车产业基础成立,成为河南省首批180家产业集聚区之一,规划面积11.9平方公里,整车及零配件企业建立起的半小时及时供应圈配套优势日益凸显,吸引了大阳、大运、隆鑫、珠峰、长江、五羊、建设、轻骑、比亚乔、万虎、银钢、大河、华鹰等国内知名品牌均在偃师设立生产基地。

粗放经营精细化管理,从分散生产到集聚发展,从环保欠账率先完成废水废气治理,从完全依赖人工人机协作,从只重数量品牌百花齐放,回望偃师三轮车新能源车产业2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偃师的三轮车新能源车产业经历了发展整合准入扩张集聚五个阶段,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三轮摩托车产销基地,被誉为中国三轮车之都

2. 

——延链补链,加速转型

 在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上百家三轮摩托车配件企业云集园区,为了节约用地,针对中小型配件企业,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专门建设了四期标准化厂房,来满足他们的生产需求。

 洛阳川渝精工车桥有限公司2007年入驻偃师,起初租用厂房生产三轮摩托车后桥装备,20125月投资2亿元开建占地70亩年产50万套三轮摩托车后桥总成的制造基地。目前,整个生产线全部实现满负荷生产,产品也由原来的3大类10个品种,扩大到现在的8大类40个品种。

发动机这一核心零部件是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的短板。为补上这一短板,偃师以开放招商为抓手,先后引进了总投资9亿元的广州五羊和广东盛江2个项目,除整车生产外,还设计年产发动机76万台,可解决产业链核心技术问题。

把相关联的优秀企业引进来,把相关产业要素聚起来,偃师三轮摩托车产业在延链、补链和强链上迈出坚实步伐。在延链上,向产业下游延伸,开启燃油车向电动车、普通车向特种车、三轮摩托车向四轮车、摩配向汽配四个方面的转变;在补链上,向产业上游延伸,重点引进发动机、电动机生产制造企业,完善产业链核心技术环节;在强链上,以大河、宗申、建设等龙头企业为带动,以配套中小企业为依托,适度扩张产业规模,从而形成规模效益提升市场占有率。

3.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底盘、车架、电机、控制系统……在洛阳大河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车间,数名师傅正在组装电动汽车,车身零部件多采用一次冲压成型,车载铅酸电池充满电约需10个小时,续航能力达150公里。从生产油三到电三,再到低速电动新能源汽车,创新是传统产业越走越远的增程器

引领创新发展,偃师市委、市政府坚持有所为:做企业的,每年列出专项资金,聘请专业人才做产业战略规划,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洗企业的,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邀请专家学者对企业家进行培训;推企业的,每年设立3000万元以上产业扶持基金,激励企业创新创造、做优做强。

偃师深入构建三轮摩托车产业创新创造的岛链体系:建创新平台之、构创新体系之,形成平台共用、资源共享、体系共建的创新共同体。偃师分级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在政府服务层面,建设了为企业科技研发提供支撑的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企业提供质量检测和创新认定的全国唯一的三轮摩托车质量技术检测中心,满足企业创新需求;在企业层面,大力发展新型研发平台,建设了东风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大河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激发企业创新内生动力。

4. 

——集聚优势,创优环境

当投资18亿元的东风新能源汽车生产项目落户偃师,在推进项目前期工作时,偃师市产业集聚区坚持两个不见面原则,1天集中审批完成手续办理,3天完成地表附属物清点,10天完成清表赔偿款发放。这是偃师市产业集聚区为项目建设开展保姆式服务的一个缩影。

偃师把服务优势的集聚作为另一种产业实力,大力建设公共服务、质量检测、人力资源、仓储物流、行业展会五大平台,打造全方位VIP服务,积极打造产业集聚区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转型的良好环境,使产业集聚区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产业高地。

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占地30亩、总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产业集聚区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了摩托车产业商会,实现了信息共享。

质量检测平台:建成了与河南省质监局和西安(国家)摩托车质检中心、天津(国家)摩托车质检中心合作的河南省摩托车质量检测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具备检测条件。

人力资源平台:以产业集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为依托,加强与天津好习惯集团等科研培训机构的合作,开展职工从业和技能培训。

仓储物流平台:引进了洛阳交运集团物流中心项目,整合区内物流资源和企业货运车辆信息,为全市企业物流提供综合性服务,投资6亿元的集运输、配送、物流信息于一体的交运物流园项目已开工。

行业展会平台:自2013年以来,偃师市委、市政府连续举办四届全国性展会+峰会,把每年行业发展的新思想、新潮流、新科技、新产品拿出来展示,见证行业发展轨迹。

三轮摩托车产业持续发力转型升级,为偃师产业集聚区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赢得了发展利好2016年,该区完成营业收入512.5亿元、同比增长10%,工业增加值94.8亿元、同比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143.6亿元、同比增长41.8%,税收7.1亿元。先后获得河南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省最具竞争力产业名片金星奖等多项荣誉,还被评为河南省先进产业集聚区,晋级为河南省二星级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