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气温逐渐回升,小麦进入生长关键时期。22日下午,在亳都种业小麦新品种试验田里,在科技特派员李建伟、韩红卫的陪同下,来自西北农大谢彦周教授、中科院陈进超博士带领的国家旱地试验考查团,一起察看该公司承担的国家和河南旱地小麦试验,观察新品系在试验中的春季表现。
据悉:河南省亳都种业有限公司位于偃师区大口镇。是偃师区农业上唯一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洛阳市、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获得全国推广的有12个小麦新品种。该公司现有新品种试验田125亩、新品种示范田1000亩、种子推广种植基地10万余亩,年可外销种子2000万斤以上。
公司培育的偃亳1886,偃亳307被列入“2022-2023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布局利用意见”旱作麦区、北部麦区、东部麦区示范推广推荐品种。公司研发的偃亳307、晨亳985两个新品种在2023年举办的黄淮麦区国家小麦新品种核心展示示范暨第六届小麦新品种地展博览会上被组委会评为专家推荐品种,亩产达1300--1600斤。
“这块儿试验田占地25亩,里面共有来自全国225个小麦新品种在我们基地进行区域试验,其中外省147个,河南省49个,北农联合体29个,同台竞技、共筑梦想。”亳都种业负责人韩红卫介绍说。
据了解:小麦的新品种在推广前需要经过多年的选育种植,先后通过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多个环节和流程的层层筛选后才能通过品种审定,最终推广种植,有些品种的选育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完成。试验田中模拟自然生长环境,给予小麦新品种材料天然生长空间,在生长过程中几乎无人工干预,最终拥有群体大、产量高、抗逆性强等优势的小麦才会在试验中胜出。
育种没有捷径可走,近年来,偃师区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举措,将粮食安全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实验探索,选育偃师本土小麦新品种,为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贡献偃师农技力量。数十年扎根基层,以韩红卫为代表的偃师农技人用对农业的深沉热爱和坚持,回报着这片土地,将“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