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如何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 多地书记、县长谈体会

来源 : 民政局     发布日期:2022-05-06     点击次数:341

近期,民政部儿童福利司邀请多地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围绕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谈认识、谈体会、谈下一步工作打算。今天,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喆,山东省寿光市委书记赵绪春,重庆市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委书记刘其智为大家分享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经验,一起来看↓↓↓
    万柏林区位于山西省太原西北部,常住人口约95万,其中未成年人179211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全领域、全方位的系统性工程,区委区政府始终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着眼长远解决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突出问题,科学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

打好未保主动战。成立区长任组长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统筹协调和部门联动机制。成立由民政、教育、司法等12家重点成员单位组成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督查委员会,加强对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督查检查。积极构建“区—街道—村(居)”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络,有效整合层级资源,发挥网络优势。  

筑牢未保主阵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妇女儿童之家等场地,全面打造“15分钟未成年人服务圈”,建设14个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90%以上的村(居)建立儿童之家在内的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场所。充分激发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未成年人及家庭提供文体娱乐、课业辅导、替代托管、科学养育、成长指导、心理社会支持等专业服务。  

培育未保主力军。选拔一批优秀专职社区工作者充实基层未成年人保护队伍,配齐配强14名儿童督导员、138名儿童主任,平均年龄33岁,本科以上学历69人。出台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管理办法,完善基层未保队伍的聘任、考核、培训、激励等工作机制,落实200元/人/月岗位津贴。邀请儿童领域专家学者和一线实务工作者开展定制式、菜单式的未成年人保护基层队伍赋能培训,全面提升基层未保服务能力,打通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最后一公里”。  

唱响未保主旋律。以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为契机,民政联合政法、宣传、公检法、教育、妇联、团委等成员单位,全面启动“柏林行动”未成年人保护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明朗计划”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查询行动、“观察员计划”未成年人保护源头预防行动、“一个都不能少”未成年人信息大排查行动、“微光计划”儿童主任赋能培训、“童说未保”未成年人未保政策宣讲等,唱响“童有众护”时代主旋律。(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山东省寿光市    
    三个突出叫响“寿保护”品牌赵绪春

  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既是一项沉甸甸的政治责任,又是一项关乎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山东省寿光市以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为契机,以构建“六位一体”保护体系为重点,打造了党委重视、制度健全、机制有效、措施有力、服务规范的“寿保护”品牌。

突出上下联动,构建“三级联保”组织体系。寿光市成立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17个成员单位任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镇村参照同步成立,全面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运行畅通的县镇村一体化领导架构。在寿光市级民政部门专设未保科,成立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所有镇街全部设立未保工作站,村(居)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和关爱服务场所1012处,切实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真正嵌入到党委一线工作布局中。拿出3个编制、8名工作人员专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镇街配备儿童督导员45名,部门单位聘请儿童保护义务观察员376名,村(居)设立“未保专员”公益岗1012个,形成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有人抓、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的新局面。  

突出协作推动,搭建“五方共抓”工作格局。党委领导抓,突出党委统筹领导作用,定期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并列为年度重点任务,明确为“一把手”工程,全面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大格局。政府主导抓,不定期召开政府调度会议,专题研究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并将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切实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提供资金保障。部门配合抓,将“六大保护”分别确定一个牵头部门负责,104项工作任务分解到35个部门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团体协同抓,为困境儿童建设 “希望小屋”65个,持续开展“春蕾计划”“爱心圆梦”等帮扶活动,在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爱心课桌”和母婴“妈妈小屋”388处。社会共同抓,常态化开展“情系未保·四季相伴”活动,春送希望、夏防溺水、金秋助学、冬保温暖。发展未成年人服务类社会组织1400多家,发展“助孤基金”“圆梦助学”等公益项目27个,累计募集资金1780万元。  突出长效驱动,创建“五化三到位”工作机制。突出 “五化”,即统筹协调专班化、督促指导常态化、智慧保护信息化、救助保护品牌化、考核评价规范化。工作中,成立由1名寿光市级常委、副市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建立周报告、月调度制度,创新设立“寿保护”智慧信息平台,构建监测预警、发现报告、研判转介、帮扶干预、督查督办运行机制,将未成年人保护列入绩效评价、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工作重要内容。凸显“三到位”,即保障经费投入到位、保证发现报告到位、保持联商联保到位。每年投入未成年人保护资金6.8亿元以上,推动“强制报告制度”进村(居)、进派出所、进医院、进学校、进校外培训机构,建立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个案会商机制,联合开展防溺水、防家暴、防校园暴力、防沉迷网络行动,不断完善工作运行和保障机制,确保未成年人保护事业长久持续发展。(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委书记)  重庆市渝北区    
    强化“三个保障”守护美好未来
    渝北区是重庆中心城区,现有常住人口220万,其中未成年人41.3万、占比18.8%。一直以来,渝北区始终把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战略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来抓,全力营造良好生活和学习环境,努力让祖国花朵在新时代下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强化组织保障,织密“保护网”。把构建多层级、全覆盖的保护网络作为首要前提,成立全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涵盖民政、教育、司法、公安、妇联等36家成员单位,形成了党政统筹、民政主抓、部门协同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以加强阵地和队伍建设为基础,打造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镇街未保工作站、村社区未保工作室三级阵地;推动354个村(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全覆盖,建立起了一支以镇(街)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为主要力量的基层儿童服务工作队伍;以完善未保机制为支撑,健全司法保护、预防家暴、未成年学生保护等未保机制,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位一体”未成年人保护体系。

  强化救助保障,撑起“爱心伞”。高度关注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打造儿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莎姐关爱”行动、平安校园行等一系列关爱品牌;开展“1+1+N”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行动,以村(社区)妇联干部、妇联执委为主的“爱心妈妈”,一对一结对帮扶125名困境儿童。同时,做深做细困境儿童兜底救助和残疾儿童康复救治,不断加强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保障和医疗保障,确保困境儿童生活有依靠、上学有着落、就医有保障;持续推进“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检察督促监护人履职尽责,司法调解挽救破碎家庭,制定出台全市首个《关于开展未成年人微罪不起诉与社区帮教相衔接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实施办法》,创新设立“青少年关爱驿站”,用心用情帮教帮扶“问题青少年”。

  强化教育保障,培育“接班人”。渝北区切实办好“家门口”的教育,近五年,累计投入80余亿元财政资金,深入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三名”工程,建成投用100余所中小学校及公办幼儿园,增加学位8万余个,引进高水平名师400余名,极大缓解了“入学难、入学贵”的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达到100%。长期以来,全区切实抓好社会德育,组织老战士、老干部、老模范分赴中小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报告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路径”主题活动;持续实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多措并举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三观”;切实做好素质教育,全面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未成年人全面成长、全面进步。

织密四张网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碑林区是西安中心城区,常住人口75.68万人,其中未成年人12.05万人,占比15.92%。近年来,碑林区坚持以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为目标,全方位织密织牢未成年人保护“四张网”。

  织密织牢工作保障网。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个案会商、强制报告、从业查询等25项配套制度,组建了8名儿童督导员、98名社区儿童主任为成员的儿童服务保障队伍,依托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形成了“政府+社工+志愿者”三支队伍协同联动的局面,全面夯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础。

  织密织牢协同保护网。聚焦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体系”,着力构建“大未保”格局。家庭保护方面,推行“督促监护令”制度,督促家庭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学校保护方面,创设“法治+心理”双校长制度,实现了辖区73所中小学“法治+心理”双校长全覆盖。社会保护方面,设立区级困境儿童临时庇护室,设立37个社区“儿童驿站”,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网络保护方面,成立联合执法队伍,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净化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政府保护方面,全面落实未成年人生活、教育、医疗等保障制度,及时将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纳入监护和救助范围。司法保护方面,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成立碑林区未成年人检察“检学研”合作基地,持续开展个案咨询、临界预防、一对一帮教。推行“少年法庭”制度,不断提升未成年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区检察院未检工作入选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

  织密织牢兜底防护网。创新“五色十档”管理机制,对全区困境儿童形成全链条式的生活保护和帮扶机制。组建了多元探访队伍,对全区困境儿童开展分类分时探访,及时解决困难诉求。开展艺润童心、文泽童心、法护童心、爱暖童心、童心港湾等“展翼童心”主题活动,实现对困境儿童的人文关怀、社会融入、精神慰藉、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多元化综合帮扶。

  织密织牢社会关爱网。依托全区群体组织,广泛发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未成年人保护,连续两年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实施“阳光1+1”心理辅导、“童眼看世界”等儿童服务类公益项目40余个,发动企业、个人为困境儿童捐赠各类物资70余万元,组织开展公益活动200余场次,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下一步,碑林区将依托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不断扩展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丰富儿童品牌系列活动,让未成年人保护意识和儿童友好元素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让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成为碑林最灵动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