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制作技艺,其历史相当悠久。其产品原属古代民俗用品,最基本、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叫“香草布袋儿”,是端午节盛行于民间的祈福致祥佩戴物。近百年来,融入现代儿童玩具、游人玩赏以及馈赠物品的市场,既能供人赏玩,又能勾起人们对中原民俗文化的回味,起着为社会注入正能量的积极作用。
杨喜风是苗湾村的媳妇,她的娘家是新安县以香包制作为世传操业的杨家,父亲杨景亮,母亲陈金平,奶奶、爷爷;外婆、老外婆,都是香包制作的传承人。喜风自幼耳闻目濡,受着香包艺术的熏陶,对其制作技艺心领神会,独得真传。
上世纪80年代初,20出头的杨喜凤跟苗湾村的青年王建国成亲,香包制作工艺被原原本本地传承到了偃师的城乡间。杨喜凤凭着心灵手巧,又能与时俱进,她精心钻研,反复研制,开发了许许多多新产品。
香包包括两类产品:一是传统产品香草布袋儿,香草布袋儿包括许多小品种:老公鸡、葫芦、老驴驮布袋等;日用佩戴品:狮子、绣球、绣鞋、荷包等。
近年开发的有工艺纪念品和儿童玩具,有飞龙、熊猫宝宝、十二生肖、硬包、福包、布老虎、还有小汽车、火箭、飞船等等。
香包面料主要用绸面、缎面。里面填加香草,主要有:苍术、细辛、白芷、香附,丁香、甘松、辛夷、艾叶等。
香包还要搭配许多附属物件,有穗子、细绳儿、珠子等,其效果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