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洛渡位于河南省偃师山化镇寺沟村,这里背靠邙山,南依洛水大码头,地理位置优越,是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古码头之一,早在东周时期訾城、鄩城就是指的这里,周穆公的时候这里叫曲洛,根据历史记载周穆公东游曾在此居住过。至到秦、汉、魏、晋这里不但是东西交通的大官道,也是南北往来重要的交通枢纽,有“曲洛通津”(马峪沟小平津)之说,并设有驿站名“曲洛驿”,明、清时期这里叫鄩湾,也叫孙家湾。
鄩湾东边有孟家祠堂,这里俗称“午敕门”,向南大约200米处,这里就是历史上重要的遗存巩洛渡(民国前后俗称张川渡口)。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重要的古遗址、古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如:会圣宫遗址、古鄩溪、訾王山(訾阳武当)、古夏台(历史记载夏桀囚商汤的地方)、宓妃庙(洛神赋中写到“秣驷乎芝田,容于乎阳林”。所谓的“阳林”应该是洛河北岸的鄩湾一带,证明曹植一行回归东路,第一晚住在这里)、芦医庙、玉帝阁(俗称老天爷庙)、孟家祠堂、午敕门(清德宗暨慈禧太后在此过午的典故与此相关)等等。更主要是还有许多的民间传说有:老佛爷赐福、土围脖故事、神龟洛河边嗮盖、洛河神收了没良心称、鬼沟鬼故事。
现在村中保存的有旧时巩洛渡口,清朝同治时期的“邑侯吕老太爷严禁抢渡碑”一通。这里是大运河东出洛阳的重要码头之一,上通洛阳,下达郑汴、京燕和江南,地理位置开阔,十分险要便利,宋时“洛水通汴”是从这里(指洛京)到开封有“顺水扬帆,一日可返”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