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p.weixin.qq.com/s/RhBBYIH72b17uNls6DUnlg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参保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今年,医疗保障领域惠民政策陆续落地实施,包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集采、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长护险等。这一年间,医保的政策、措施都给老百姓看病就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集采药品陆续落地 降幅惠民 保供有力 药价是百姓关注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国家医保局连续进行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降低百姓用药负担。就在今年,国家医保局进行了两次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并且迅速落地了相关中选产品。 哈尔滨市民易震宇在几年前体检时查出了高血压,需要每天定时服用降压药来缓解病情。今年12月,当他再次来医院开药时,发现常用的降压药价格已经大幅下降。 哈尔滨市民 易震宇:以前一个月就100多元,一年就1000多块钱。现在一盒才8块多钱,而且这个药比以前的药,药量还翻了一倍,这样一个月就能省下80多元,一年就能省1000多块钱。我们每天都在吃这个药,把药的价格降下来,对我们老百姓来说,非常实惠。 本次第七批集采的60种药品,包括糖尿病、消化系统用药和肿瘤用药等,平均降价48%。今年11月20日起,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落地哈尔滨,150多家医疗机构总采购量达到了814万片,预计可节约医疗费用超过2000万元。 黑龙江省医院药学部主管药师 费群:以往患者用比较高的价格使用原研药品,而我们国家的集采药品都是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这一点上药品的质量与原研药具有同等的质量层次,能够保证患者用药的质量。 为了保证集采药品的供应,各地医保局联合多部门,通过提前预付资金,提前组织备货等方式,加强药品供应保障。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医保局三级调研员、副处长 孙凤春:我们按照医疗机构总采购金额的30%预付给相关医疗机构,我们第一拨次已经支付了160余万元。我们又组织医院要提前备药,协调企业提前供应,确保集采执行时医院有药可用,患者有药可用。 随着第七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结果在全国各地陆续落地,国家集采药品总数累计达到294个,品种覆盖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肺癌、乳腺癌等重大疾病用药,实现了化学药品、生物制品和中成药三大领域全覆盖,药价平均降幅超过50%。 冠脉支架集采期满续约 患者就医负担降低 除了药品的集采,国家医保局也在高值医用耗材领域开展集中带量采购。从首个集采品种冠脉支架,到骨科人工关节,再到今年9月进行的第三批骨科脊柱耗材集采,耗材价格的下降让患者减轻了就医负担。特别是首次集采的冠脉支架,今年年底集采的协议期将要到期,这两年它的使用情况如何呢? 前不久,57岁的乐山市民突然出现呕吐,头晕,全身出虚汗等症状。医生检查发现他三根心脏主动脉中的一条堵塞,需要尽快进行支架植入术。听说要用支架,韩建明担心价格昂贵,赶紧让妻子去筹钱。后来了解到医院使用的是国家集采中选品种,平均只要700多元,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四川省乐山市高敦子社区居民 韩建明:以前我听说做心血管支架要一万多接近两万,现在只花了700多元钱,我觉得很高兴,很满意。确实很实惠,确实给我们减轻了医疗负担。 12月26日,顺利做完手术的韩建明康复出院。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党支部书记 童素霞:在集采前进口支架大概在一万九千元左右,国产支架最便宜的也是7000多元,那么集采以后,我们支架的范围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支架,费用大概就在400多元到700多元不等,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患者看病的成本。 按照国家和省医疗保障局统一部署,2021年1月15日乐山市开始落地执行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两年来,乐山市4家医疗机构使用集采的冠脉支架1990个,远超约定采购量的1001个。 四川省乐山市医疗保障局医药管理科副科长 韩佳锟:实际采购量达到了约定采购量的1.99倍,节约采购经费在2125万元左右。节约的医保基金也将根据医保、卫健等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考核结果,以结余留用的方式返还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高值医用耗材,优先使用中选产品,让更多的老百姓充分享受到集中带量采购带来的红利和实惠。 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自2021年1月在各地落地实施以来,总体运行平稳,落地首年就使用了169万套中选冠脉支架,为全国节约费用超179亿元。今年11月,冠脉支架集采两年协议期将至,集采接续采购在江苏常州开标,平均中选支架价格770元左右,延续集采降价成效,切实降低群众负担。 推进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群众看病结算更方便 关于异地就医的需求也不容忽视。今年7月,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支持跨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可在备案地和参保地双向享受医保待遇,在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的同时,着力简化和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手续。 南京市民徐倩正在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就诊。徐倩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近期膝盖部位疼痛明显,医生结合患者的症状开具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单,150多元的费用直接用患者南京的医保卡在诊间结算支付。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 王莺莺:她是异地医保,在长兴已经开通了的话是非常方便,跟我们长兴本地人一样就诊。看病的过程中,我们在诊间可以直接刷医保卡直接结算,这样就用不着回当地再去第二次报销。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到医院复诊。徐倩说之前在外地看病都是自己先垫付,回老家后再去报销,很不方便。 江苏南京患者 徐倩:以前就必须回到南京去,不然的话我在这边只能自费就诊,开通了异地就诊之后,可以就近在长兴这边就诊,而且不需要回到南京去报销了,这个就很方便。 浙江省长兴县人民医院医保物价科科长 王碧芸:省外的人在长兴工作,这部分人也进行异地就医备案以后,在我们医院也能进行实时结算,也大大方便了他们。 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截至2022年11月底,全国住院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为6.39万家,门诊费用跨省联网定点医疗机构8.59万家,百姓异地就医报销更加方便快捷。此外在普通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统筹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已启动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等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工作,进一步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范围。 天价罕见病用药降价纳入医保 首先我们来看医保药品目录,2022年1月1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实施,其中,针对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靶向治疗药物诺西那生钠通过医保谈判纳入新版目录,每针的费用从70万元降到了3.3万元,让很多原本无法负担治疗费用的家庭重新看到了希望。 上午9点,河南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的病房内,来自漯河市的张文静正在陪伴三岁零六个月的儿子一起做早晨康复运动,她的儿子在1岁半的时候,检查出患有脊髓性肌萎缩症。 患儿的妈妈 张文静:就是小孩子正常情况下,他不是该走该跑了,然后我们孩子那时候是也不会走也不会跑,每天就在怀里抱着,那样的一个情况。 脊髓性肌萎缩症在新生儿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是一种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罕见病。儿子确诊后,张文静了解到这种罕见病并非无药可治,但当时这款药的价格是70万一针,每年需要注射多剂次,治疗费用在百万以上。 患儿的妈妈 张文静:当时是这个药太贵了,我们也就是说打不起,我们自己都很遗憾。其实当时,我们孩子的爸爸有想过,就是说把家里面的房子车子给卖了,给孩子打针,如果就是说你把房子车子卖了之后,可能第一年的费用你能够凑够,但是以后每年如果没有进医保的话,那你第二年第三年去卖什么? 就在这个时候,国家医保局药品目录谈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包括诺西那生钠在内的7个罕见病药品谈判成功,价格平均降幅达65%。国家医保局的代表现场的那句“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让张文静一家看到了希望。 患儿的妈妈 张文静:我们就直接进医保之后就来打针了,今天是第六针。一针的话现在是33000元。医保报销过后,第一针的话是18000元,以后每针差不多是12000块钱,那样的一个情况。 河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王媛:纳入医保之后,对这个家庭确实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一个改变,就是患者能够得到这个治疗,对他将来的一生都是有特别重大的一个意义。 诺西那生钠大幅降价纳入医保后,在河南省儿童医院就已经有38位患儿用上了药物治疗,并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 患儿的妈妈 张文静:好很多,我们之前的时候没打针之前我们就是躺在床上完全不能动了,然后现在打完针之后,我们现在就是说可以自己坐着玩玩具。包括有时候我抱着他,以前的时候抱着他,他的头就这样来来回回点。现在我们抱着他,竖头比较稳一点,不会来来回回晃了,偶尔还能自己端碗吃饭。如果就是持续给他打针,并且在家给他做康复的话,我们能正常走路也是未来可期。 2018年以来,在四年调整过程中,医保目录调整进了500多种好药。目前医保目录总体品种达到2860个,覆盖了临床必需的基本用药,综合保障能力更强,特别是国内67%的已上市罕见病用药都在其中,大大降低了罕见病患者的家庭负担。 长护险试水 22个试点城市实现全民覆盖 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国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推动长护险试点工作,解决“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不少试点城市已经实现了参保人员的全覆盖。 孟艳杰是济南市钢城区莱芜中心医院长护专科的护理人员,今天她要上门为享受长护险的吕桂华老人开展家护服务。 护理人员 孟艳杰:我们医院现在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钢城区三个街道,服务的人员是432人,包括失能和半失能的人员。 给老人做完健康检测,孟艳杰便开始了护理工作。随着试点的开展,失能护理服务的项目逐步增加到了48项。 护理人员 孟艳杰:包括生命体征检测,晨晚间护理,肢体功能的康复,这些都可以开展。来了以后帮助大爷洗洗头洗洗澡,我们也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63岁的吕桂华因股骨头坏死在去年做了左腿的截肢手术,由于子女在外工作,老伴身体也不好,如何照顾吕桂华成了一家人的难题。今年5月份,吕桂华开始享受长护险居家护理待遇,这大大缓解了家人看护的压力。 济南市民 吕桂华:居民医保每个月我支270块钱,每个月的服务是15个小时,服务挺好。对俺这样的人来说的话,是相当的好了,家属也轻快点了。 济南作为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城市,自2016年在城区率先试点启动职工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将医疗护理费用纳入保障范围。参保人数从182万发展到如今的近900万,实现了职工、居民参保人群的全覆盖。 山东省济南市医疗保险事业中心长期护理保险服务处处长 许丽伟:今年我们对家护服务实行了区域化管理,建立了15分钟服务圈,就近为失能人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同时我们推动了定点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指导定点服务机构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根据国家医保局消息,今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进一步扩大范围,覆盖了49个城市、1.45亿人,累计已有178万人享受待遇。目前,已有22个试点城市实现了长护险的全民覆盖。 医保综合保障能力加强 惠及百姓民生 除了今年已经实施的政策,还有不少项目将于近期落地。骨科脊柱类耗材明年年初就可以使用集采中选品种,口腔种植体集采也将在元旦之后开标,今年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也在紧张进行当中,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政策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强医保综合保障能力,惠及百姓民生。 原标题:医保这一年:综合保障能力加强 惠及百姓民生 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