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华夏文明 讲好偃师故事
《偃师文旅故事》
网开三面商汤灭夏
公元前16世纪,统治中原四百多年的夏王朝己走到末日。夏朝最后的一个王夏桀在位。他是个出名的暴君,不仅残酷地压迫人民,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8年),即成汤,河南商丘人,契的第十四代孙,商部族首领主癸之子,子姓,名履。他推翻夏桀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子履又被称为成汤,见于记载的有汤、成汤、武汤、商汤、天乙、天乙汤等。
成汤当王的时候,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很大发展,商族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商族逐渐强大的时候,正好是夏朝没落之时,商汤看准了这个机会,开始了灭夏的准备。
商汤有一次狩猎,在郊外看见有个猎人四面设网,并祷告说:“从天上坠落的,从地上生出的,从四方来的,让它们都坠落到我的网上。”汤说:“真这样的话,禽兽就被杀光了。除了桀那样的暴君,谁还会做这种事呢?”汤收起三面的网,只在一面设网,重新教那人祷告说:“禽兽想向左去的就向左去,想向右去的就向右去,想向高处去的就向高处去,想向低处去的就向低处去。禽兽们,愿逃者逃之,不愿逃者入我网中。我只捕取那些触犯天命的。”汉水南岸国家的人听说了说道:“商汤的仁德遍及禽善了啊。”商汤网开三面的消息传到诸侯耳中,都称赞汤的仁德可以施与禽兽,必能施与诸侯,因此纷纷加盟。于是四十个诸侯国来归顺商汤。
与强大的夏王朝相比,商只是一个小小的方国。夏桀有强大的军队,有从禹开始历代夏王积累的财富和政治影响,这些商汤都不具备。但商汤在精心地编织着擒夏的大网,其一就是政治措施,其二就是强大的军团。
商汤的政治措施首先是广施仁政。同时,商汤制定了法律,建立了一套新的秩序。他的部族百业兴旺,民众安居乐业。
但要灭夏,将残暴的夏桀像禽兽一样擒获,光靠政治措施还不够,如果政治是这张大网的经,强大的军队则是这只大网的纬。
商汤建立了由七十辆装备精良的战车和六千名敢死之士组成的精锐之师,形成商汤军团的主力。他的战车龙旗飘扬,武士们手执青铜铸造的战斧。军队运动起来,如熊熊烈火,敌人望而生畏,不敢阻挡。
虽然商汤号称网开三面,但他的目的是各个击破,最终将天地万物尽归其所有。可悲的是夏桀,这个商汤决定猎取的最大猎物,仍沉湎于醉生梦死之中,不知道猎人已张开一张密不透风的大网,夏王朝的灭亡已指日可待。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仍不祭祀。汤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昏庸的夏桀注意。
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叫伊尹。传说伊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师,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奴隶不一样,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伊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提拔伊尹做他的助手。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
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召集诸侯在有仍(今山东济宁)地方会盟,准备进攻成汤。命令九夷发兵攻打商汤。商汤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贡。商汤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夏桀的指挥棒不灵了。有缗氏带头起来反对他,各诸侯谁也不听他的指挥。成汤出兵攻灭了葛、韦、顾、昆吾等夏朝属国,越战越强。他通过大小十一次战争,扫平了除夏族外的所有的部族,商族已成无敌之势,夏桀陷于孤立的境地。成汤和伊尹见灭夏的时机已经成熟,才决定大举起兵向夏朝进攻。
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带领大家誓师。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打了一仗,夏桀的军队被打败了。
伊尹彻底胜利之后颁布了一系列仁政措施,诸侯都归服于商汤,经过三千诸侯大会,汤被推举为天子,定国号为“商”,成为中国继夏王朝之后,第二个奴隶制度王朝。商汤为了以全新的面貌昭示天下,就在夏都斟鄩(偃师二里头)附近重新建造了一座都城,即西毫(今河南偃师商城遗址)。
“成汤”的称号也是由此而来。商汤王还开创了武力夺取君王地位的先河,打破了君王永固的说法,使得后世纷纷效仿,后人将这一项变革称为“商汤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