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从源头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刚刚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绿色是偃师的底色和价值,守护好生态环境是偃师的责任和担当。
作为城市区的重要组团,槐新街道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攻坚期、窗口期”,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系统性战略来布局,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首要政治担当,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勇气,以“咬紧牙关、爬坡过坎”的坚强意志和“不动摇、不松劲”的坚决行动,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守护城市亮丽风景线,让城市越来越美丽。
近年来,我市通过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市“主动脉”、打通“断头路”、疏通“微循环”,从而切实提高了城市交通畅通治理能力。历数偃师这几年建设中的最美之处,老百姓感受最深的、最具幸福感的事儿就是脚下的路。
作为我市贯通南北的城市主干道,文化北路是城市道路建设水平的见证和便捷畅通的代表,不仅缓解了周边交通压力,也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不少市民表示,每次行驶在文化北路时,总想拿出手机拍一拍,因为车外的风景真是太美了。
文化北路道路宽敞、路面平稳、坡度平缓,护栏限高等设施齐全,道路两侧及荒坡全部绿化,乔灌结合,花草搭配,绿荫连片,城市的颜值因路而美、因绿而兴。“老路坡陡路旧,新路宽敞漂亮,在新路上行驶那就是一种享受!”在附近鞋业园区工作的马先生由衷地点赞。
路修到哪里,绿色延伸到哪里。随着文化北路、槐新北路、华夏东路、北环路等城市主干道更加畅通快捷,这些道路的美化绿化也更加让人赏心悦目,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初冬的午后,风和日丽,家住文博苑小区的陈苗玲与伙伴从文化北路到北环路漫步观景,可一览城市风光。陈苗玲发自内心感慨:“头上是蓝天白云,眼前是绿树成荫,耳边是悦耳鸟鸣,自由自在的呼吸着清新空气,这样的生活充满了诗意。”
呵护蓝天白云,才能留住老百姓的诗情画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槐新街道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严格对照标准,聚焦问题整改,形成人人支持参与创卫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该街道辖区内垃圾实现全面清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大街小巷、老旧小区、村庄社区换新颜。
槐新街道积极推进“六绿”增亮生态底色,其中北环路绿化提升改造2.5公里,栽植蜀松1800棵、红叶石楠1100余棵、大叶女贞200棵、木槿300棵、鸢尾7800平方米。这仅是该街道提升绿化效果、打造绿色廊道的一个缩影。
在众多的畅通道路建设中,槐新北路应该是一条“老”资格的路了,也是现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一条南北向城市主干道。槐新北路在“破旧立新”“一步一景”的美化绿化装扮下,也变得更美丽更耐看。
今年,槐新街道加大投入,倾力打造了槐新北路党建文化一条街。在槐新北路新城村路段全长近1公里的文化墙上,图文并茂展示了党的路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党建、家风、廉政文化、社会公德等内容,成为集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于一体的党群教育基地。文化墙建成后带来的新变化,新城村妇女主任刘巧若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她说,村民在休闲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融入生活,并逐渐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让文明新风吹遍了每个角落。
厚植生态文明,耕耘美丽槐新。如今,城在绿中、路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好山好水好风光,不再是远方,而是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