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疗法是根据中医的经络学说,运用现代运动学的原理,采用推、拿、揉、摇、抖、按压、弹拨等多种手法,疏通经络,通利关节。推拿疗法是以经络腧穴理论基础,按照经络、经筋的分布走行配以特定的穴位,使肾气足、脑髓充、胃气强,达到治疗、预防疾病的目的。
推拿疗法具有以下优点:
方便简单 推拿不像其他治疗疾病的方法,需要器械和药物,可以免除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
疗效较好推拿疗效较好,有些甚至可以立竿见影。
应用范围广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使用该方法治疗。
感冒的按摩方法
推天门穴 用两手拇指自下而上推两眉中间至发际,30次~50次,主治发热头痛。
推坎宫穴 用两手拇指沿眉心向眉梢分推,30次~5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
清天河水 用食指和中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100次~300次,主治发热。
揉迎香穴 揉鼻翼两侧的迎香穴,20次~30次,主治鼻塞流涕。
揉膻中穴 用中指指端揉两乳头中间点,50次~100次,主治胸闷咳喘。
腹泻的按摩方法
揉腹法 家长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次左右,或者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恢复。记住,一定要逆时针。
推背法 顺着宝宝的脊柱由下往上搓,一直搓到皮肤微红发热为止。脊柱属于督脉,主一身之阳,推背可以补阳气,健脾补肾,增强抵抗力。
推上七节骨 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往上推,直推到腰部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
发热的按摩方法
推坎宫穴100次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条横线。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推50次~100次,可以疏散解表。
退六腑200次 位置在前臂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以食指、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推100次~200次,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调理脾胃的按摩方法
坚持对宝宝进行推拿按摩,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
按揉四横纹穴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时间控制在2分钟~3分钟,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气等作用。
按揉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处。操作时,操作者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皆可,可调理脾胃功能。
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操作时,操作者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操作者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次~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揉涌泉穴 涌泉穴在足心,屈趾时,足掌心前正中凹陷中。操作者用中指、食指或拇指指端揉该穴,按揉时,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皆可,按揉2分钟~3分钟,具有止吐泻、调脾胃的作用。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