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率先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2023年,住院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在90%以上……翻阅洛阳医保的“民生账单”,一个个暖心变化,记录着全市人民不断提升的医保获得感和持续上涨的幸福指数。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我市始终秉持“医保为民、医保惠民”服务宗旨,不断深化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打造了洛阳“医保样本”。
1、线上备案,让患者异地就医更便捷
近日,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肩腰腿痛科,记者见到了异地就医的黄先生。他因腰疼,在同乡的介绍下从老家商丘到洛阳接受治疗。
来就诊前,黄先生顾虑重重,一是怕医保报销比例变低,二是担心医保手续办着麻烦。到洛阳后,他的顾虑很快被打消。他说:“在手机上就能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异地就医报销比例也没有降低,为洛阳医保服务点赞。”
“我们医院异地就医患者占比较高。得益于洛阳异地就医政策,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更方便了。”该院颈肩腰腿痛三科护士长田静娟说。
近年,从住院直接结算到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从异地定点三级医院全覆盖到乡镇、村卫生室全覆盖,从异地看病垫付报销到急诊、个人账户免备案全国直接结算等,我市多措并举让异地就医结算的便捷性显著增强。
2023年,我市作为就医地结算异地患者123674人次,作为参保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717538人次,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达46865人次,有效减轻了参保人异地就医垫付的压力。
2、借助人工智能,提供精细化医保服务
医保亲情账户咋绑定?在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是多高?去年,我市医保部门创新推出智能医保客服系统,“医保能能”可快速解答。
除了手机端增加智能体验,我市医保部门还在市民之家等地设置医保智能服务终端设备。市民可以在这些智能设备上向“医保能能”咨询,也可以通过刷身份证、出示医保电子凭证或刷脸等方式登录,查询医保信息、缴费明细,或办理家庭成员信息绑定、打印个人参保证明等业务。
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医保服务”的智慧医保服务体系,通过打造统一的医保政策知识库,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间断AI语音咨询服务,让市民享受精细化医保服务。
3、打造洛阳“医保样本”,为群众幸福“加码”
去年5月,我市获批国家级医保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开展为期2年的先行先试工作。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医保业务“全城通办、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将标准化服务延伸至村(社区)等最小网格。
目前,我市46项医保业务已实现全市通办。非必要材料全部精简、重特大疾病门诊先享后报、医疗救助“免申即享”、临时就医备案“申报即审批”,医保业务办理申报材料整体精简压缩40%以上。业务窗口平均办件时长从15分钟缩短至5分钟,零星报销时长从30个工作日压缩至20个工作日,新生儿参保出生医院直接办理。此外,我市还打造了3500余家基层医保服务站所,覆盖全域的标准化经办网络让群众办事“抬腿即到”,特殊情况还可预约“上门服务”。
我市医保部门持续推进医保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已逐步形成一套标准服务体系,为全国医保经办服务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洛阳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