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区邙岭镇位于偃师北部邙山岭上,北望黄河、南眺伊、洛河,处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关键节点、北邙生态带的重要地段,境内虎头山森林公园、首阳山森林公园山峦蔚然、林壑葱茏,全镇发展黄杨花卉苗木特色种植5万余亩(其中邙岭镇的种植面积有3.7万亩,分布在我区其他乡镇0.8亩,邙岭人在孟津、巩义的种植面积0.6万亩),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是偃师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邙岭镇总面积56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36940人;镇域地貌以丘陵为主,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土质为黄土,厚实、干旱,大部分地块为干旱土地,不太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经过勤劳的邙岭人民数代人的找寻、试验,终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找到适合邙岭产业发展耐旱、耐寒的支柱产业—黄杨种植,并将其发扬壮大,逐步形成了邙岭黄杨特色。
一是规模大。邙岭镇黄杨花木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近2万亩;种植品种主要有大叶黄杨、小叶黄杨、雀舌黄杨、黄叶金边黄杨、黄叶银边黄杨以及各类造型黄杨等10余种;销售收入达 1.8亿元,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以上,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
二是链条长。邙岭镇共有园林绿化工程公司、花木经济合作社180余家,形成了一条从育苗、种植、销售到工程绿化完整的产业链。全镇现有在外乡贤130余人,分布在上海、嘉兴、杭州等地承包土地,进行育苗、经纪、工程绿化。积极引导种植大户与村劳动合作社合作,雇佣本地劳动力,从事挖树、种树、绿化和养护等工作,带动就业超万人。
三是效益好。积极推进黄杨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造型黄杨,推动黄杨产业向高端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造型黄杨面积从100余亩发展到现在的1000余亩,亩产值从1.3万元提升3.5万元,最高达12万元,群众净收入增加2000—3000元。
四是富民强。通过黄杨产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了群众了稳步增收。一方面通过工程绿化带动群众就业4000人左右,另一方面600余户群众购买机械、无人机等农用设施直接服务苗木种植大户,实现群众增收5000元左右。邙岭常住人口2.6万人,8000余户,银行存款9亿左右,户均存款10万元左右,老百姓腰包确实鼓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