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阳光穿过爱心理发室的窗台,在白色地砖上洒下细碎金斑。81岁的房奶奶披着浅蓝色围布,看着镜中齐整的银丝短发,皱纹里漾开笑意:“这可比城里20块钱的理发店剪得还仔细哩!”爱心理发师任大爷的银剪刀在阳光下闪过微光,也剪出了寇圪垱村以温情服务激活基层治理的生动注脚。
爱心理发织就文明契约
每月逢五逢十的日子,这里便成了老人们最期待的"社交场",来理发的老人们边拿着号牌排队边唠着家长里短。自二月初二开业以来,爱心理发室已经服务了120余名老人,仅开业当天就有58名老人来享受这份福利。其实这份福利的“含金量”,藏在理发室墙上的《告知书》里:一是做好个人、庭院、门前卫生;二是遵纪守法,遵守村规民约;三是文明用语,构建和谐大家庭;四是严禁在田间地头点火,常年做好禁烧工作。如果工作人员发现点火一次,取消本人及家人本年度免费理发资格。寇圪垱村这间小小的理发室承载了基层治理的大功能。
连心机制催生治理合力
“咱家地里的杂草可别乱烧了,我20号还等着去理发呢!”王奶奶不忘叮嘱准备去地里干活的儿子。这种“连坐”设计颇具深意:当个人行为与家庭福利捆绑,文明公约就从纸面走进了心田。自爱心理发室成立以来,全村违规点火情况明显减少,最可喜的是,年轻人受到家里老人的叮嘱开始自觉打扫自家房前屋后的卫生,清理杂物垃圾,该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压力大大减轻,成效显著,形成了“银发带全家,家家带全村”的良性循环。
服务治理融合共绘新图景
爱心理发室成了文明实践的孵化器。据寇圪垱村党支部书记介绍,下一步,村里计划推出积分兑换制度,本村村民凡积极参与环境整治、移风易俗工作或者被评选为本年度文明家庭,即可兑换免费理发服务。
当服务的温度与治理的力度相遇,一把理发剪不仅剪出了村里老人的幸福晚年,更剪出了基层治理的密码——以温情为纽带,以规则为基石,在守望相助中绘就乡村振兴的文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