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洛阳市偃师区人民政府网站!

首页>单位政务公开


偃师地名由来|翟镇镇篇

来源 : 翟镇镇     发布日期:2025-06-05     点击次数:165

  1994年,翟镇撤乡建镇。翟镇原称翟家庄,因翟姓先在此定居而得名。后因翟姓在此经商,生意兴隆,逐渐形成集市交易地,故易名翟镇。至明末,翟姓人迁居他地。清·乾隆《洛阳县志》载,翟镇,清代设保,置戌堠以屯兵,其村南前王村为官方渡口,翟家庄为东南路驿铺所在,称镇设集市,翟镇因以为名。2023年末,翟镇下辖1个社区,19个行政村。

  夏都社区 该社区临近二里头夏都遗址,故名。

  翟东村  翟,原音(di)”,至唐时改音(zhai)”。据《中华姓氏大辞典》载:"周成王封次子于翟(故城在今河南洛阳东),其后以为氏。即西周初年,今洛阳东某地有一个翟姓封国。翟人在中原一带活动频繁,经常发起或被利用滋生战事,仅留于此段历史的()即达28次之多,直接威胁到周王室的安危。周襄王时,为了争夺王权,住在甘城(在故洛阳城西南)的王子带,曾直接带着翟国的军队攻打周襄王,周军大败。今汉魏洛阳故城一带有翟镇、翟泉两个以翟为称的地名,翟泉原在成周城外东北方向,周敬王平定王子朝之乱后,在晋、郑等国的帮助下,坏狄泉,广其城,把翟泉圈入城内,自然成周城不可能是翟人的封国。翟镇居成周城东南十余里,位于洛阳东,当是翟人封国的地方,翟镇是偃师最古老的聚落之一。清·乾隆《洛阳县志》载,翟镇,清代设保,置戌堠以屯兵,其村南前王村为官方渡口,翟家庄为东南路驿铺所在,称镇设集市,翟镇因以为名。翟镇村分为翟东村、翟西村。翟东村因居村东而得名。

  翟西村 村名成因与翟东村相同。该村因居村西而得名。

  宁南村  该村因宁姓人家最早居住,故取村名宁家庄,简称宁庄。随着村里人口的增加,逐渐发展成两个村,简称宁南、宁北。

  宁北村  村名成因与宁南村相同。

  田西村 该村村名由来与赫田寨村相同。忠烈侠义之士多为民间所爱戴,田横视死如归,义节千秋,有多处田氏称其居地为田横墓所在,以扶正抑邪,庇佑族众,其心情可以理解。遂如该村所称,因葬田横于村东北,故称田横村,后简称田村。由于人口增多,分为三个村,称田西、田北、田中。

  田中村  村名成因与田西村相同。

  田北村  村名成因与田西村相同。

  大炉庄村  大炉庄在古代是汉魏洛阳故城南关。明代万历年间,有一名叫陈孟秋的夫妇,从山东迁来,后又陆续迁入其近门陈光宗等户。这几家开始都是打铁的,由于锻造技术高明,要价合理,远近闻名。后来,官府兵营便让其批量锻造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村里先是几家,后来数十家点火烧炉,以锻打器械为业,大炉庄因此得名。

  东洼村  据《罗氏家谱》载:罗氏始祖罗绍携二子天银、天锡,明·万历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洛阳东三十五里卜宅定居,因居处是一洼肥沃良田,遂称其村为罗洼。后来王、张、任等姓相继迁入,逐步繁衍成大村,部分人口西迁,遂形成东、西二村,居东者称东罗洼,居西者称西罗洼。简称东洼、西洼。

  西洼村  村名成因与东洼村相同。

  北许村  该村许氏是东汉文学家许衡后裔,六世孙许骜于明永乐年间迁诸葛司马街,次子嵩元迁伊洛间,三子同元迁白草坡,嵩元居北,因名北许。

  二里头村据考,今首阳山街道古城村隋代曾是偃师县城,隋代以前洛河在二里头村南。二里头村与古城村为邻,因相距二里故名。

  四角楼村 据该村老人讲,原来的村子在洛河故道北岸平坦地带,兵荒马乱年代,村民为防盗匪,在村子四角用砖木结构筑造有两层小楼,上面可以站岗放哨,下面可以住人。因这样的建筑在当地特别,故称该村为四角楼。后来因洛河水患,逐步把村子迁于西北高埠凤凰庄一带,由于四角楼村大人多,迁居者仍称其为四角楼,久而久之,凤凰庄反而少有人知道,四角楼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圪垱头村 因该村位于伊洛川区东西隆起带的最高处,形如圪垱,迁徙者择高而居,因以圪垱头命村。

  前李村  因李姓最早由佛光迁入,位于高地圪垱头南,故名前李。

  甄庄村 其村名是古代皇家制陶管理机构甄宫署的遗留。据《三国志·吴书·孙坚传》:孙坚北伐董卓,屯军于洛阳城南,曾在甄宫署的井里得到传国玉玺。1988年冬至1989年考古单位在偃师翟镇乡西罗洼村发现一处汉魏时期的烧窑遗址,发现带有南甄宫瓦的遗物。因此,甄庄之甄,是制陶管理衙署甄宫设置于此的地名遗留。

  王七村  相传,北宋年间,该村隐居一位贤者,因排行第七,姓于名七。他学识渊博,精通易理,家业殷实,乐于助人,常有求教者,被称为王七公。传理学家邵雍得道之初,曾造访王七公。1031年王七公逝世后,葬于城西北虎头山下。里人为彰显其功德,报官备案,定村名为王七公庄。简称王七村。

  卧龙村  该村曾名小郭庄或过路庄。原来,小郭庄村西的佛君庙南有个大池塘,四街雨水汇聚于此,按当地群众龙降吉样的习俗,可藏龙,便以卧龙命其村名。

  前王村  该村王姓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自山西阳城迁洛阳龙门南槐树街,所谓九老下河南,老七迁居该村泰山庙南,称前王村。

(编纂:区委党史方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