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白蛾分布于中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多寄生于法桐、白蜡、国槐、柿树、桑树、杨树、柳树、榆树等树上。幼龄幼虫啃食叶肉,叶片残留表皮呈白膜状,日久干枯;幼虫稍大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时吃光叶片。每年发生2代,以蛹在枯枝落叶、表土层、墙缝等处越冬;幼虫孵化后不久即吐丝结网,营群集生活;成虫飞翔力不强,趋光习性较弱,白天静伏,夜间出来活动,并交配产卵。每头雌虫可产卵200-2000粒,成虫寿命5~8天。 有学者曾用MaxEnt软件分析出美国白蛾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大部、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安徽大部、河南、内蒙古东部、湖北东北部、山西大部以及陕西中东部地区。
美国白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物叶片危害,其取食量大,为害严重时能将寄主植物叶片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从而削弱了树木的抗害、抗逆能力,严重影响林木生长,甚至侵入农田,危害农作物,造成减产减收,甚至绝产,被称为“无烟的火灾”。据测定一头幼虫一生取食树叶量约为55.6-69克。幼虫、成虫极易随人为活动、物资、交通工具等进行远距离传播。从监测发生情况看,美国白蛾主要集中发生在以木材、板材及其制品集中加工、集散地区,人员、车辆运输与外界交流往来频繁、物流量大的地方。
美国白蛾对恶劣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性,耐寒冷(能耐-16℃的低温),耐高温(能耐40℃的高温),耐饥饿(在无食物情况下幼虫能生存10-15天)。一只雌蛾平均一次产卵300-600粒,最多可达1900粒,1年繁殖3代,如不防治,1年后其后代至少可达几十万只。
美国白蛾是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可取食危害绝大多数阔叶树以及灌木、花卉、蔬菜、农作物、杂草等,对园林树木、经济林、农田防护林等造成严重的危害,在中国的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175种。喜食树种包括橡树、黄枥、大红槭、白麻、山胡桃、大红槭、红橡木、法国梧桐、泡桐、白蜡、臭椿、核桃、杨树、柳树、榆树、桑树、樱花、女贞、紫荆、刺槐、梨、板栗、南瓜、苹果、桃、李、杏、白菜、萝卜、菜豆等。
2025年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为中国2025年美国白蛾疫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