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岳滩镇堤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虎山坚持以党建为根、法治为纲、德治为魂、自治为基,积极探索实践“三治融合”的治理路径,切实解决“软懒散”突出问题,谱写了一曲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驻村以来,马虎山始终把建强组织堡垒作为首要任务,以“抓党建、聚民心”破题开局,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通过定主题、列清单、严流程,让组织生活从“走过场”变为“真锤炼”,使党支部成为淬炼党性的“大熔炉”,让“党员”二字成为群众看得见的责任担当。
“驻村以来,通过入户走访,了解了党员群众的诉求,看到了大家都有转变落后面貌的信心,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改造中,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全体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村容村貌较以前发生了不少的变化,这让我非常的感动,也促进了我驻村的工作动力。”堤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虎山说。
为满足群众需求,马虎山和堤头村全体党员干部齐上阵,针对村庄“脏乱差”、服务阵地“破旧小”等短板,有效改善了环境卫生,改造提升了党群服务中心,既增强了服务群众、为民办事能力,又坚定了振兴乡村的决心和信心。
马虎山发挥“法律专长”优势,将法治思维与乡村实际结合,深入纠纷现场讲法理、明是非,成功化解家庭内部、土地出租、用水用电等纠纷12件。
如今,堤头村建立了三级网格体系,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单位,结合“住地就近、地域相连、户数相均、全面覆盖”的要求设置微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行“一走访、三必到、五必访”工作制度,实现了“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我们堤头村在马书记和杨书记的带领下,积极落实三级网格体系,全体党员通过实施一走访,三必到,五必访的工作制度,实现干部与群众的常态化沟通联系,做到社情民意在一线掌握,矛盾纠纷在一线化解,惠民政策在一线落实,干部作风在一线转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堤头村网格员张瑞州说。
“马书记到包住咱村了以后,这工作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在村两委研究下,跟这个马书记共同商讨下,我们第一给这入村路,往大队通的这条路将铺设沥青,大概投资9万元,更方便了群众出行,第二,咱现有一块建筑用地,建车间大概能建3,500平方,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年能增加17万左右。”堤头村党支部书记杨青峰说。
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马虎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驻村以来,他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用法治思维破解治理难题,用团结干群促进基层治理,赢得了群众信赖,受到了大家一致好评。
“作为第一书记,我深知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此我郑重表态,一扎根基层,当好贴心人,我会尽快转变角色,沉下身子,迈开步子,用最短的时间走遍村里的家家户户,摸清村情民意,吃透群众需求,把群众当亲人,以真心换真情,让大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就在身边,二聚焦发展,当好领路人,紧扣乡村振兴目标,立足村里的资源禀赋,和村两委班子一起,找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争取项目,引进资源,对接技术,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乡亲们的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三夯实基础,当好责任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用心化解矛盾纠纷,全力守护村庄平稳稳定,让乡村更和谐更有凝聚力。”堤头村驻村第一书记马虎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