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山化镇一场以特色农业为核心的产业振兴行动正在蓬勃展开,而王窑酸枣园正是这场行动中一颗耀眼的“甜蜜” 果实。从一片普通的土地到特色产业基地,它的成长轨迹,正是山化镇 “做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动能” 的生动缩影。
锚定特色赛道,让“小酸枣”成为乡村振兴“大引擎”
乡村振兴不能“大水漫灌”,必须立足资源禀赋,找准特色赛道。山化镇依托当地适宜枣类生长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种植基础,将目光锁定在酸枣和鲜食枣产业上,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扶持、资金倾斜,推动王窑酸枣园从“零散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转型。如今的王窑酸枣园,已建成98亩规模化示范基地,保存有枣和酸枣优良种质120余种,其中48亩优良酸枣区和50亩鲜食枣区年产优质果实超10万斤。这里培育的国审品种“新郑红把8号”(商品名“早脆甜”),以早熟丰产、脆甜爽口的优势抢占市场先机,8月中旬即可上市,比普通品种早半个月,不仅填补了市场空白,更让山化镇的特色农产品有了“金字招牌”。
科技赋能产业,用新动能激活乡村发展“源动力”
特色产业的价值远不止于“种出好果子”,更在于其对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的全方位带动。王窑酸枣园的发展能直接带动周边农户就业,通过“基地+农户”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产业链的延伸还催生了包装、物流、电商等配套产业,形成“一业兴、百业旺”的良性循环。
产业要做强,科技是关键。山化镇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抓手,在王窑酸枣园推行“矮化密植” 等新型种植技术,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量(2年生鲜食枣单株产量达5斤,亩产超1000 斤),又为后续的产业化延伸奠定了基础,让“科技基因” 深度融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王窑酸枣园的“甜蜜” 实践,是山化镇特色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从政策扶持到科技赋能,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山化镇正以特色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这里的 “小酸枣”将继续承载着山化镇的乡村振兴梦,在广袤田野上书写更多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