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偃师府店南缑山上,有升仙太子之碑。碑高6.7米、宽1.55米、盘龙首,龟驮。
大周圣历二年(699年)二月初四,武则天由东都洛阳去登封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刚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遂撰此碑文。六月刻立碑文记述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故事以比附自身。碑额书写“升仙太子之碑”6个大字,篆露白、为飞白体。碑阳为正文,碑文共33行,行66字,行草相间,笔划流畅。碑阴的《游仙篇》杂言诗、题名等,分别出自当时书法名家薛曜、钟绍京之手。字体神韵研华,遒劲有法,前人评为书法佳作。碑阳正文,先追述王子晋的神话故事。王子晋又名王子乔,《列仙传》云:“王子乔者,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土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上。三十年后,求之于山上,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头’。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见,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武则天借古谕今,对当时的大唐社会作了尽情地讴歌。说她是“承天命,开基业”,“正八柱于乾纲,纽四维于坤载”,“郎堤封于百亿,声教洽于无垠,被正朔于三千,文轨同于有载”,而且人口众多,政令通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族和睦,天下太平。
碑文为章草(小草)。洋洋洒洒2700余言,碑文内容丰富,典故林立,显示了女皇武则天的豪华惊人的才能,被国内外专家学者誉为“天下女子第一书”。碑阴有随行大臣薛稷、薛曜、钟绍京等唐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该碑是研究武周盛世难得的宝贵资料,其书法价值被中外书法爱好者所珍爱。2006年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